“如今时代越来越好,条件也越来越好,你作为新时代年轻人,一定要好好读书,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祖父拉苏荣对额日登巴特的寄语。祖父简短又淳朴的教导,在额日登巴特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影响了他的一生。
额日登巴特出生于内蒙古镶黄旗巴彦塔拉镇浩特音高勒嘎查,从小聪明好学、品学兼优,自那时起便养成了坚强、自律的性格,一直是父母家人的骄傲,并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自 1997 年参加工作以来,额日登巴特一直恪尽职守,尽心竭力地挑起自己的责任。当时基层工作艰苦,困难重重,身为党员的他总是以身作则、不畏艰苦地奔忙于一线;为了工作正确顺利的进行,为了百姓生活的平稳安康,他几乎在所有事情上亲力亲为。在得知牧民家的孩子因缺乏学费而无法继续上学时,他毅然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用于捐助这些学生,且持续了好几年。后来,他的善行得到了牧民们的拥戴。从此,他成为了牧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对于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视是额日登巴特家族代代传承的优良品质。额日登巴特的祖父拉苏荣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任商都旗革命政府第一任旗长,1983 年退休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几十年的人生征途中,拉苏荣一直跟随乌兰夫同志,长期坚守前线工作岗位,为地区解放和民族团结献出了宝贵的青春。虽然身处书籍匮乏的年代,但拉苏荣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熟练掌握了蒙汉满日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参与了书籍翻译与文献编辑工作,对“察哈尔”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额日登巴特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不仅对自己保持着高要求、严标准;在忙碌工作的间隙,依然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在 2017 年 6 月取得蒙古国大学国际政治关系学专业毕业证书并获得国际政治关系学博士学位;并且对儿女的教育也一直保持高度关注,他经常教导儿女们“一定要做诚信善良正直的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谈及教育,额日登巴特认为,家庭是社会的一粒种子,众多家庭的繁荣将谱写和谐社会的美丽篇章。而孩子,作为社会新时代的未来,则应当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对人的一生发挥着重要的基始性作用,奠定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而拥有正确的三观是人生的重要课程,也是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责任,额日登巴特心中深深秉持这样的观点,对儿女的教导没有过丝毫松懈。最终,大女儿娜荷芽不负所望,在父亲的影响下严于律己,成为一名笃学力行、德才兼备的学生,在初中刚毕业便取得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商业学院 2021 年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家族的骄傲。
而对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额日登巴特则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涉及多方面,无论是人生方向等原则性问题,还是待人接物等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父母都应当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地感化孩子。此外,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家庭文化氛围也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才能让孩子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真正地汲取营养。“让孩子们从根上认清自己的文化,不忘本,才能深扎土壤,长成参天大树。”额日登巴特这样说到。
时代在变、人们在变,可从父辈传承的信念一直没变。对“好好读书”的执著追求,指引着额日登巴特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知识不仅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有效途径,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祖父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自己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 澈丽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