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乌兰察布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9月26日~27日,中央驻区及自治区等近20家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乌兰察布就当地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
在采访活动中,各媒体记者深入到岱海旅游区、岱海电厂、霸王河、中欧班列以及雪原乳业、民丰种业等当地知名企业,用镜头和笔记录乌兰察布市70年来的发展,追寻这个城市变迁的脚步。
岱海作为“一湖两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呼伦湖、乌梁素海共同担负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功能。自1973年开始,岱海水位持续下降,最快的时段为2005~2014年,年均下降0.395米,湖面面积年均缩减2.66平方公里,蓄水量年均减少2942万立方米。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凉城县以强烈的责任感,坚决扛起了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近年来,凉城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批示、指示精神,以《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为引领,坚持“外引内治”为主导,继续巩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河道疏浚、应急补水、生态恢复、水质恢复”等“两节、两补、两恢复”六项措施,使岱海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今后,当地将继续坚持“内治外引”的总体思路,内治上重点实施退灌还水、节水改造、流域生态建设、水质恢复等工程,有效改善岱海湖湖水水质,外引上集中力量推进“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岱海湖湖面萎缩、水位下降的问题,坚决打好岱海水生态治理保护攻坚战,让岱海水更清、湖更美!
2016年,中央第一环保督查组针对岱海湖面急剧萎缩的现状提出反馈意见,自治区随后提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将岱海电厂一期机组空冷改造、二期机组空冷升级列为整改措施之一。岱海发电公司主动担当国企责任,积极响应各级政府要求,投入近30亿元开展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工作。一期1#、2#机组水冷改空冷工程已完工,其中1#机组于2019年5月25日并网发电,2#机组于2019年3月29日并网发电;二期3#、4#机组完成节能减排改造。
岱海电厂在改造前取用岱海湖水958.95万立方米,取用地下水170.43万立方米。而在改造后共需用水296.6万立方米。凉城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全部用于电厂发电用水,回用量约200万吨,其余不足部分以永兴水库地表水作为补充,年补充量为80万吨,厂区生活用地下水10.6万吨。2017年11月1日,乌兰察布市水利局会同凉城县水利局对岱海电厂地下水三眼水井进行封闭,仅留电厂生活用水取水井,岱海电厂生产用水不再使用地下水。
凉城县污水处理厂中水于2018年8月24日通往岱海电厂,从此,电厂生产用水水源采用中水。为消除中水供应与生产用水的峰谷偏差,岱海电厂利用原一期排水明渠改建为中水调蓄水池,调蓄库容10万立方米。 为了补充凉城县中水水量供应不足问题,生产水源部分取自永兴水库排水,取水点位于污水处理厂南侧弓坝河段,2018年10月底完工,目前正在取水调试运行,同时,利用一期引水明渠改建为地表水调蓄水池,调蓄库容40万立方米。厂内中水深度处理车间,于4月20日投入运行,中水开始在车间内进行深度处理,保障了全厂四台机组正常制水需求。
历史上的霸王河,也曾流水潺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弯清水,欢快地绕城而歌,但到了八九十年代,逐渐断流。进入21世纪,曾经的集宁“母亲河”由于持续的自然干旱及人为乱采乱挖、垃圾侵占河道等原因,导致水资源及两岸生态环遭到严重破坏。
2010年以来,乌兰察布人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拯救霸王河”行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依托河道两岸地形、地貌特征,对霸王河流经集宁区段的22公里进行了综合治理。功能定位分别是:上游段7公里为生态观光体验区,中游段7公里为城市人文景观区,下游段8公里为生态湿地恢复区。
经过综合治理,曾经“哭泣”的霸王河终于重新焕发出生机。目前,霸王河与治理前相比已是判若两然,两岸绿化面积约650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植被近60种,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以及清爽的新鲜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沿着霸王河两侧弯曲起伏的滨河路绕行,可看到霸王河水库绿荫环绕,水天一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如今的霸王河绿树成荫,碧波荡漾,景色怡人,它也承担起了更重要的城市功能。沿河22平方公里独特的城市水体景观带,对缓解中心城区水资源短缺压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年初,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同意天津蓟县州河等13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通知》,内蒙古12个湿地公园入选国家级湿地试点公园,其中集宁区霸王河公园名列首位,这是乌兰察布市继兴和察尔湖国家湿地试点公园后第2个国家级湿地试点公园。
乌兰察布距离北京仅需不到3小时的车程,被誉为“北京后花园”。近年来,借力“一带一路”建设,这里也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陆路通道、中俄蒙经济走廊节点城市。中欧班列开通后对于乌兰察布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马铃薯、红萝卜等农产品可以直接远销国际市场,激发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也给农民脱贫致富开拓了一条“国际通道”。在中俄蒙经济走廊10多个节点城市中,乌兰察布是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未来势必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给乌兰察布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乌兰察布市各企业的发展也和开通的中欧班列一样,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以马铃薯、乳制品、牛羊肉为代表的企业为当地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土壤、水、空气清洁,农作物病虫害较少,动物疫病较轻,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绿色农畜产品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尤其是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少坎坷,也走了不少崎岖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乌兰察布市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在种薯生产、基地建设、加工转化、仓储流通、品牌营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突破,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
成立于2008年的民丰种业,总部设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公司立足“幸福农民,强大中国”的使命和“打造世界一流的马铃薯、燕麦种业及技术综合服务商”的愿景,在“ 敬地爱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形成了以马铃薯、燕麦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业务格局。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集马铃薯、燕麦研发、种子生产、分级加工、物流仓储、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之一。公司把服务“三农”作为根本宗旨和社会责任,在不断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示范、引导、帮扶作用,全力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成立于2000年12月的雪原乳业,是一家专业酸奶生产加工企业,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高举内蒙古草原酸奶大旗,以自有鲜牛奶为原料,生产系列高端凝固型酸奶。产品销售市场已发展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三省等一、二线城市。雪原的每一滴酸奶都是地道草原特色酸奶,不添加色素,香精,增稠剂。雪原乳业在发展过程中致力打造兰格格明星子品牌,将产品系列化,从兰格格到熟酸奶,再到蒙马苏里,兰格格这个名字已经将雪原品牌基因传达的淋漓尽致。如今,诞生于1988年的雪原乳业,已经成为知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时间的年轮,刻印下奋斗者的足迹。当地知名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多,这些企业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结合自身的战略定位,不断地推动着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我们看到,乌兰察布如今正在蓬勃发展,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所到之处发生的巨大变化历历在目、深有感触,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进一步印证。我们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乌兰察布的明天,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继往开来的乌兰察布会更加辉煌!